人工刮研是一个整形修正并为
机床铸件内配合表面提供含油纹理的手动过程。经常使用的是一把平刮刀,它是一个类似于木刻工具、带平棱尖的手工工具。刮刀的尖部通常与金属轴的宽度相匹配,刮刀的长度各有不同,操作人员用一只手将刮刀的尖紧紧地顶住拟加工的配合表面,同时,用另一只手抓紧刀具手柄,用身体的重量,有力地把刀具猛推向配合表面,以形成一个模型。其他用于人工刮研的刀具包括经常用于倒角孔的三角刮刀,以及用于处理滑动轴承表面的凹磨圆形刮刀。
一旦两个
机床铸件被结合在一起, 上面涂有工程师指定蓝色的部分,会按照其在操作期间的方式,一直保持在顶部。如果有显示出接触的区域痕迹,用手刮刀对表面进行修整, 使表面适当配合,同时,还可形成槽或浅凹坑,在表面张力处于保留状态的同时,实现油的汇集。这种做法形成了一个平顺的滑动,并有助于避免因平坦表面之间所造成的“滑动开始”现象,致使润滑油倾向于被挤压。这会导致金属表面彼此之间接触。对于大多数的机床导轨而言,理想的做法是在每平方英寸的配合表面之间,形成大约八个接触点,从而提供平直度、稳定性,并防止摇摆。
在新
机床铸件中寻找人工刮研的配合表面,具有说服力的原因在于:这些应用中的一些铸件由于其本身的性质,存在着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形状。此外,用于模拟人工刮研的磨削加工方法可能会导致材料出现收缩、弯曲、膨胀以及以后出现扭曲变形。因此,符合逻辑的结论应该是:在构建准确、可靠、耐用机床的学科方面,人工刮研技能仍然占据有一席之地。